热度|碳素企业如何“脱胎换骨”?这个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
炭素行业是我国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其用途十分广泛。作为全国最大的炭素电极制品生产基地,平阴县孔村镇碳素产业的发展可谓是行业内的样板:从1985年最初依赖平阴铝厂年产2.6万吨的一家小型炭块厂,发展到目前拥有8家炭素企业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今年,孔村镇更狠抓炭素产业升级,持续提升技术装备。
为促进煅烧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的回收,减少企业对环境的热污染以及粉尘污染,济南龙山炭素正在实施余热发电技术改造项目。
经过两个月的施工,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主体浇筑阶段。据了解,该项目将建筑一台额定发电量为5500kW的纯凝式汽轮机发电机组,余热锅炉+汽轮机系统的自用电量约为715kW,可实现供给本公司用电为4785万kW·h。
项目建成后可年节约标煤耗量1.19万吨,每年比现在节约标煤耗量增加7550.4吨。
与此同时,济南海川炭素投资近6000万元的智能机械自动化装出炉及焙烧炉升级改造项目也在紧张进行。
项目主要将人工装出炉作业升级改造为编、解组机机器作业,实现装出炉作业的完全机械化,同时将温控系统更新为最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准温控操作。
而且通过优化改造,在原先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仅在海川炭素,像智能机械自动化装出炉及焙烧炉这样的升级改造项目,大大小小就多达8个。
同在孔村镇的济南澳海炭素,其技术中心除了每年研发新产品外,另一个任务就是研发、设计环保设备,目前澳海炭素AGV智能输送线扩展提升等项目即将完成投入使用;
6月,投资6.8亿元的丰源炭素异地技改迁建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项目包括煅烧生产线4条、高楼部成型生产线1条、焙烧生产线2条及配套设施,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2亿元。
以龙山炭素余热发电技改、海川炭素全自动焙烧炉改造、澳海炭素AGV智能输送线扩展提升为代表的技改项目,只是孔村镇加快炭素产业技改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的缩影。面对目前炭素行业产能过剩、技术装备落后、环保压力过大等痛点,炭素企业唯有报团取暖、你超我赶,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来提升产品质量,才有成功地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