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电解多功能天车下料系统故障分析与改造(上)

发布时间: 2020-12-15 01:06:59 作者:中商

下料系统是多功能天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电解槽氧化铝粉的覆盖。天车的下料系统在电解生产中使用较为频繁,一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进行氧化铝粉覆盖,将对电解槽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以某电解车间5台多功能天车为例,分上、下两部分对多功能天车下料系统运行故障进行分析和改造,初步改造效果一般,再次改进,效果显著。




一、多功能天车下料系统改造


多功能天车原下料系统见下图1,图1中所示下料系统一端与料仓相接,另一端固定在打壳机构上,主要由下料铝管、对接缸、对接缸控制电磁阀、挠性软管及管支架构成。挠性软管套在一段与天车料仓相连的硬管上,料仓底部配有一关断阀控制下料。对接缸与铝管支架相连,有长短两个行程,通过两个气动电磁阀控制铝管张度进行下料。


图1 多功能天车原下料系统




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故障频出。据2019年1~12月统计,5台天车共出现故障100余次,对电解生产工艺造成了不良影响。主要故障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下料铝管支架固定不良,螺栓易松动脱落,引起加料时料管的左右晃动,加料过程中,料管伸张时易与固定螺栓、护板及槽壳相撞致变形,甚至出现料管脱落、断裂现象;

2、对接气缸和电磁阀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备件成本高。缸体和阀体经常出现泄漏,造成铝管不能张开到位,不能在要求位置进行下料;

3、下料挠性软管经常脱落,且软管内经常出现堵料或下料不畅,下料量少等情况,橡胶材料管道易磨损,常出现漏料现象。进口软管耐用且电绝缘性虽好,但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目前试用国产便宜料管,但更换频次明显增加,电绝缘性能不良,达不到使用要求。


二、初次改造后的下料系统


针对原下料系统问题,2020年初,对其中一台多功能天车下料管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统结构见下图2。


图2 初次改造后的下料系统




下料系统由升降装置、吊挂装置、下料管、旋转装置和绝缘连接、控制阀组等构成。下料管分上下两部分,考虑厂房磁场环境,采用抗磁不锈钢管制作,防磁、轻便且耐磨。上部分料管升降由卷扬系统完成,下部分由升降油缸完成。下料系统使用的非标件较多,均需外委单位加工制作。系统仅材料费用每台就需要 10万元人民币,因此备件费用也高。


从图2可以看出,系统通过法兰与料仓底部直接相连,通过卷扬系统及油缸行程实现下料管伸缩进行下料,下料位置可通过旋转装置旋转外管选定,通过导向臂实现下料管升降导向和平稳动作,导向臂上有上下限位控制升降高度。


(一)

初次改造后的优点

1、法兰与料仓底部直接相连,避免了弯折造成堵料和下料不畅及漏料问题;

2、下料口位置可以转动,通过安装限位控制旋转角度,方便下料;

3、延长了下料管使用寿命,避免经常更换下料管;

4、下料量大且通畅,效率较高。

(二)

初次改造后的不足

1、整套装置部件较多,且复杂、笨重;

2、需要依赖液压系统,受液压系统工况的限制,油缸备件不易购买,液压油易泄漏,由于厂房环境粉尘较多,旋转部位易结尘,造成旋转装置卡阻;

3、卷扬钢绳易磨损、卡阻、跳槽或断裂(依据2019年1月~12月统计,出现断裂4次,卡阻跳槽20余次),由于无专有的机械限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整套装置为圆管,且管间间隙小,若受碰撞变形,需拆下整套笨重的机构进行逐管检查校正,校正困难。


初步改造后的多功能天车下料系统虽比原下料系统存在诸多优势,但也存在部件复杂、笨重且运行卡阻等弊端。针对以上2种下料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许多改进方案,于2020年初设计出了新颖、小巧、轻便、经济、可靠的下料系统,并负责组织非标部件的现场加工和制作,安装调试等。至于新型下料系统具体改进方案及效果评估,我们明天再行探讨,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