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了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综合司司长徐必久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进展,并表示重污染期间环保绩效水平高的企业可以不减排。
徐必久还表示,将坚决按照总书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把近几年好的治污做法经验固化下来,同时改进和优化监管方式,最终达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其中,在精准治污方面坚决贯彻这三点。一是突出重点。盯住三类重点,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将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作为重点区域。将钢铁、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作为重点行业。将秋冬季污染防治、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作为重点问题。二是差别化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将企业分为三类,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执法监管频次,依法惩处违法者。对主观希望治理,但能力不足的企业重点加强帮扶指导。三是分级分类治理。2019年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方面,要求各地建立更加明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这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差别。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按环保绩效水平分级管控,A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可以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B级企业适当减少减排措施,C级企业正常减排。
记者提问:“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有些地方存在放松环境监管的风险,也有声音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影响了经济发展,您对此怎么看?”
徐必久表示经济下行明显的大多不是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并指出来2019年重点治理高耗能行业仍较快增长速度的现实。一是在工业增加值上,全国高耗能行业保持较稳定增长。有色、钢铁、建材、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9.9%、8.9%、6.4%,显著高于5.6%的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二是在产品产量上,全国粗钢、乙烯、焦炭、水泥、平板玻璃同比分别增长7.0%、9.3%、5.9%、6.1%、6.9%。三是在重点区域上,高耗能行业产品产量增长势头明显。山西、河北、天津、山东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6%、13.4%、11.9%、9%,天津、山西、陕西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0.0%、7.6%,山东、陕西焦炭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8%、21.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生态环境部表示将继续督促地方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4.6万家重点企业按环保绩效水平进行分级、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通过分级分类监管引导推动企业自觉采取更高的标准来降低排放,主动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