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的设计、焙烧阶段热膨胀作用、正常运行阶段槽内衬膨胀挤压及电解槽停槽冷却等均是影响电解槽槽壳形变的主要原因。槽壳出现变形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校正,本文主要就校正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校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供企业参考。
1、电解槽槽壳校正工艺电解槽两端上翘的校正工艺
对于电解槽出铝和烟道两端上翘的弹性变形的校正,可用预制的L型压铁放置在电解槽四角,也可在槽壳底部放置配重块,达到与上部结构同等配重的效果,这样可预防因槽内衬物料清理后的弹性变形;
对于两端上翘严重的电解槽,建议采用先安装上部结构再扎固阴极糊料的办法,可避免因上部结构回吊,两端弹性归位而出现阴极中缝裂纹,为后续电解槽焙烧启动留下隐患。
电解槽长侧板变形的校正工艺
长侧板变形的修复工艺:确定位置→安装手动倒链→火焰消除应力→拉拽手动倒链→摇篮架焊缝检查与修复→侧长板与摇篮架间隙补垫→紧固工具拆除;
“S”弯的局部修复:先在侧长板上找到拉伸位置,焊接胎具,接下来的步骤同上。电解槽长侧板变形具体校正工艺:
槽壳长侧板纵向变形校正时应在槽壳两侧对称分布的摇篮架水平方向设置多个手拉倒链,一端固定在A面长侧板上沿,一端固定在B面对称位置的钢窗口(或长侧板上沿),然后通过600℃~800℃火焰加热校正,边加热边拉拽手拉倒链,拉拽的同时,注意观测摇篮架开裂缝的复位情况,如发现开裂的焊肉阻碍摇篮架开裂口复合时,应及时割除。
2、校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校正过程中,应随时对校正数据进行测量,尽量将变形量校正到图纸给出的标准尺寸上,避免卸掉导链后变形量重新超限造成返工;
校正时要注意门型立柱四角对角线尺寸偏差,避免影响上部结构回装;
当长侧板水平变形渐趋基准位置时,对开裂的摇篮架以及槽壳与摇篮架缝隙进行加固,为了进一步增加刚性提高强度,用火焰加热摇篮架开焊处再重新焊接。
对“s”弯的修复,胎具制作时用消除中心的残余应力,避免出现局部硬弯。
800℃温度更适合应力消除及倒链拉伸钢板。
通过对多台大修槽槽壳的校正修复表明:两端上翘变形平均校正量为12mm,校正后上翘平均值为23mm,筑炉负重后可以实现两端归位;A-B面长侧板间距离平均校正量为55mm,校正后变形量平均值为6mm。可以看出,电解槽槽壳校正后均符合校正标准,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后续电解槽大修及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