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95%精准识别!中国“槽控大脑”破解铝电解“卡堵”世界难题

发布时间: 2025-11-14 09:18:20 作者:中商碳素研究院

近日,中铝国际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由该院牵头研发的铝电解槽智能打壳下料控制技术,成功破解了长期困扰全球铝电解行业的“卡堵”世界级难题!这标志着铝电解生产控制正式从传统经验型迈入精准智能化时代,为行业节能降耗开辟了新路径。


图片


一、技术核心:从“心脏瓣膜”到“智能大脑”


铝电解生产中,打壳下料系统常被比喻为“心脏瓣膜”——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整个生产流程的能耗与效率。传统控制方式下,“卡堵”问题频发,易导致下料不畅、能耗攀升,成为行业发展的共性瓶颈。


历经6年攻关,研发团队首创了“机理研究+智能识别+自动处理+动态预警”一体化技术路线,打造出一套真正的“槽控大脑”。其中,非接触式卡堵识别技术尤为亮眼:通过实时解析打壳过程中的“气压指纹”,精准判断卡堵状态,识别准确率超过95%。同时,团队开发的变频打壳控制模型与智能联动策略,可根据实际工况动态调整动作力度与供料节奏,实现“刚柔并济”的操作模式。


二、创新应用:智能匹配与硬件升级


除了软件算法的突破,团队还创新应用了双轨迹氧化铝浓度控制方法,首次实现不同过热条件下物料溶解效率的智能匹配。这相当于为电解槽装上了“自适应调节器”,确保物料投入既不过量也不缺少。配套研发的耐高温压力传感器与伺服电动缸驱动机构,更提升了设备在高温、强磁场等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让技术落地无后顾之忧。


三、应用成效:节能降耗的数据见证


技术应用数据充分证明了其价值:该系统可使铝电解生产电流效率提升0.3%,吨铝直流电耗降低30-50千瓦时,设备维护成本下降近三成。以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500千安电解系列为例,单台电解槽年节电量超过5万千瓦时。据初步统计,该技术年均可节约能耗约4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64万吨,为应用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7亿元。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践行“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为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树立了典范。


“槽控大脑”的诞生,不仅是铝电解行业的里程碑,更彰显了中国智造在工业智能化领域的实力。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