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受限?库存增加?疫情笼罩之下的铝市会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 2020-02-05 01:10:59 作者:中商碳素

受疫情影响,国内铝加工企业普遍延迟开工,这对于电解铝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打击,全社会开工推迟相当于延长了下游需求的“春节效应”,疫情对铝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于运销效率的下降和需求的走弱,总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1

成本端影响显著
国内电解铝企业春节期间不会停产,按照计划保持正常生产,疫情对其生产影响不大,但成本端的变动却会直接影响铝企,主要包括氧化铝、阳极等原料,以及运输成本等,若电解铝企业在原料、物流等方面协调保障及时得当,其受到的影响也将大幅度降低。
  • 氧化铝多数电解铝企业年前虽已储备一定量的氧化铝,但仅按照惯例储备库存,并未专门增加库存储备,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运输并未像往年一样恢复,所以导致部分电解铝企业氧化铝库存下滑,时间稍长可能会出现原料吃紧的状况,后期氧化铝企业生产的潜在影响也将使得氧化铝价格将存在上升空间,对于电解铝企业来说成本支撑不复存在。
  • 阳极:受疫情影响,目前很多预焙阳极生产企业已减产或短暂性停产,主因石油焦、煤沥青等供应不足,导致阳极供应量将下滑。河南、山东等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开始减产,个别企业开工负荷已经低至20%-30%(数据来源:阿拉丁)。受交通限制,近期石油焦企业停产/减产企业较多,且沥青企业也存限产减产,供应量偏少,部分电解铝企业的原料供应将出现困难。


  • 石油焦:1月份受春节假期以及特殊因素影响,国内焦化装置停工厂家数量增加,主营单位变化有限,地炼受影响变化较大。中石化方面变化不大,截至1月31日当日,中石化开工率为70.18%,较12月31日持稳。中石油方面暂无调整,开工率为71.27%,较12月31日持稳。中海油海化检修,焦化开工率为58.35%,较12月31日下降7.5个百分点。


地炼方面,京博、瑞林、滨阳等厂家减产,并且鑫岳、富宇等厂家检修,截至1月31日当日,全国地炼开工率在48.54 %,较12月31日下降5.31个百分点,山东地炼开工率在48.55%,较12月31日下降7.61个百分点。其他地区地炼焦化装置开工率在47.73%,较12月31日下降1.6个百分点,加上焦化降负荷,未来几天预计停工炼厂数量将持续增加,供应量降低。

2

运输成本增加
由于目前处于疫情暴发期,复工以后物流或将实行管制或者错峰通行,且将面临企业集中大采购,运输成本将增加。当前全国各地出入均受限,主要表现为:物流公司很多司机还处于放假时期,车辆紧张;各省市高速路口封路以及车辆限制,导致货物出省出市的运输能力受限;车辆运输完成后经常出现空车返程,导致物流运输成本增加,卸货频率也下降,由此可见,疫情导致电解铝企业运输成本增加,是板上钉钉的事。

3

市场需求走弱
受突发疫情影响,下游铝加工企业不得不推迟复工时间,均在7-10天,铝加工企业较为密集的山东、广东两省,其均发出省内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的通知。山东省主要加工企业集中在魏桥产业园、信发产业园、南山集团及其周边以及淄博等地,而广东的铝加工企业主要有广铝、凤铝、兴发、高登等,皆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疫情的延续会导致用工受到影响,且短期内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复工后交通运输恢复到年前状态的可能性极小,电解铝的需求将持续走弱。

4

人员流动受限
企业复工时间的延后,还会影响销售、仓储、出入库、运输等环节的效率,对于电解铝企业来说,虽然一线生产不受影响,企业也会安排办公室值班人员,但正式上班却都在2月10日。一方面人员流动的限制较为明显,包括省市、村镇、社区在内,均开始对人员进行登记隔离,各地严防死守的政策导致人员的流动性降低,即使是复工后,企业的聚集性属性不得不让企业重视疫情的防控,铝企能否按时开工、劳动力短缺等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5

铝锭库存增加
铝加工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导致铝锭出货减少、累库周期延长,电解铝企业在生产运行正常的前提下目前只能以铝锭铸造为主要方式,造成铝锭库存增加,累库持续时间拉长,铝锭现货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据统计,2月3日,国内电解铝社会库存88.4万吨,春节假期期间(1月23日-2月2日)累库19.4万吨,增幅同比去年春节增加1万吨,铝锭的春节累库幅度和时间都强于上年同期。
综上所述,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部分铝厂因为原料短缺被动减停产,除此之外,有能力正常运转的铝厂继续以铸锭为主,但因为人员和物流限制,铝锭以厂内存放为主,电解铝企业库存和社会库存均会增加。后期铝市的具体走向,应重点关注疫情影响下下游铝加工行业开工的具体情况以及供给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