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2021年采暖季临近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际,“26+2”城市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安排也已发布。业内关注较多的还是本轮采暖季对铝用炭素行业的影响,现小编分析如下:
早在今年6月底,中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就已印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其中有明确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及减排措施相关规定。以下是对炭素行业绩效分级及减排措施的规定: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2+26”城市范围内共涉及预焙阳极企业49家,涉及装置产能1172万吨,占比全国建成产能近42%;运行产能930万吨左右,占比全国总运行产能近45%。
当前各地政策仍未落地,但就区域产量而言,本轮采暖季对各地预焙阳极供应影响不一。
山东省
山东省作为预焙阳极生产大省,本轮采暖季限产对该地区预焙阳极生产企业影响较大。
此次,山东共涉及预焙阳极生产企业27家,产能756万吨,其中A类管控涉及产能177万吨,B类管控292万吨,C级管控113万吨,理论月产量减产144-202万吨。
目前除菏泽地区暂未公布相关炭素企业环保评级,其他地区都有相关公布,其中聊城信发电解铝厂配套三个预焙阳极厂区,有两家环保评级为B,涉及产能41万吨。
济南地区根据企业贸易性质,给予有出口业务的企业民生豁免政策,其中济南海川、济南万瑞、济南中海在有外贸订单时,以量定产。索通集团山东境内三家预焙阳极厂区环保评级均为A类管控。
河南省
据河南省近期公布《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公布信息来看,目前河南省内B级以上管控产能涉及137万吨,其中河南中孚、洛阳万基、洛阳龙泉天松等配套预焙阳极评级均为B,另还有131万吨尚未公布评级。
河南生态环境厅严格落实《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南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2020年底前,根据国家、省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退出10万吨/年以下独立铝用炭素18家,对纳入淘汰任务清单台账的产能和企业,要坚持“一厂一策”,综合运用能源、土地、价格、信贷等经济和法律手段,力争提前完成淘汰。
郑州市所属县(区)碳素生产规模
其他地区
其他地区相关政策还未有更新,据悉,目前河北地区长年处于大气重污染管控中,河北境内预焙阳极企业各项环保指标要求比较严格,开工率尚存不足,此次冬季限产预计对河北境内的预焙阳极产量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山西、陕西等地涉及阳极企业较少,采暖季对这两地阳极生产影响甚微。
综上所述,采暖季对预焙阳极产业的影响主要还是与当地阳极企业的数量及产能有关。2020-2021年采暖季,对山东、河南等地的预焙阳极企业影响比较大,山东地区企业目前尽量满负荷生产,为采暖季期间订单做足储备。时下,预焙阳极行业原料成本高位,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再加上北方采暖季影响,阳极供应下滑趋势已成必然,而此次采暖季限产涉及到的电解铝行业大部分为A类管控,采暖季期间产量影响较小,对预焙阳极需求不减,阳极价格涨势矛头已显。